幾天前,與網友Ann見面吃了飯,這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相談甚歡。

初為人母的她對於未來的工作需求、經濟需求、孩子的教育需求,還有對身為母親角色的期待,這之間在掙扎著,她喜歡工作,更不希望因為付諸家庭後,而與社會脫節,但,當他深入地瞭解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後,他不禁期待著,能夠陪伴他們的小生命度過人格發展的重要時刻。若暫停工作幾年,他不禁擔心起與社會脫節的問題,也擔心是否容易再找到理想工作,然而,面臨到的現實考驗更是殘酷,家庭中若頓然失去了一份薪水,對於剛成家的他們,似乎很難找到理由說服自己,停止工作。但是,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誰能夠完全放心將孩子交給陌生的保母,或是年事已高的父母親,如果可以自己帶小孩,又有誰不願意呢?

「如果可以自己帶小孩,那該有多好?」

這是一個最始於人性的需求,但全世界多少母親,都必須這樣子與現實抗爭,最後選擇妥協,割愛,只求未來有能力,給孩子更好的環境。

我對於未來的恐慌以及現實經濟各方面的擔憂,來自於我滿心期待自己即將成為人母的那一刻。雖然懷孕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但這努力的過程,我似乎一步一步也踏入了Ann目前對於未來的擔憂。每個人都有對於自己定位上的期盼,而我對自己的的期待是否可以做的好?其實我也不確定,我能給予多少?

「嘿,我才25歲耶?為何那麼想不開,要這麼早結婚?生小孩?」

會嗎?我一點都不覺得早,這是社會變遷所產生的價值認定,但就絕對年齡來看,這一點都不早。

就生理上而言,研究證實。這年紀的確是最佳的受孕時期,擁有充沛的體力,產後也能盡快回復身材,更重要的,就人生階段來看,25歲生小孩,在孩子20歲時,我還不到50歲呢,那個時候,他大學畢業,可以完全獨立自主了,我可以提早規劃自己的退休生活,不用在辛勤工作為孩子賺學費。現在養小孩,都那麼辛苦了,我更不敢去想10年、20年後養小孩,又是一個什麼樣子的環境。我很難期盼那時候政府的社會福利能做到多好。

我小弟與我差八歲,大弟差一歲,我常在想,如果當初我媽沒有生我小弟,我媽現在是不是就輕鬆很多了?不用那麼辛苦的做生意,只要可以養活他們兩個人就夠了。

如果我不希望老了之後過這樣的生活,我必須提前選擇自己的人生,擁有孩子,本來就是我所期盼的。

「如果可以不要工作,那真的是好的嗎?」

很多在職場上成功的女性告訴我們,家庭與工作,並不是一個選擇題,這兩者並非or而是and,妳可以兩者都要,一定可以找到一個平衡的方法。我相信這一點,投注家庭,並非代表必須凍結自己的專業及成就,教育孩子,並非24小時形影不離才是關心,孩子會成長到一個適合群體生活的時刻,也會成長到一個體貼父母、瞭解父母工作目的的時刻。孩子會成長,當母親的當然也要成長,太多家庭主婦,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家庭中,失去了自己成長的空間,也失去了自己的世界,我們還是會有自己的一片天,我相信。

只是,真實的傾聽自己,人性基本需求,『愛』,這是身為母親最不吝嗇給予的。滿滿的愛,期盼自己可以給未來的孩子更多更多。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派翠西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