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整個旅程當中,忙著將親朋好友的明信片寄出,但居然沒把自己要給自己的明信片寄出。於是,這張明信片跟著我們坐飛機回到台灣。
原本已經計畫好,在旅程最後一天返家的早上,我們要把明信片寄出。但出門時忘了寄,接下來的出乎意料外的行程,讓我們也無暇無心思去寄明信片。於是,我們的明信片一直保持著空白,我只先寫好了地址,直到幫同事曲折奔波的買完Godiva巧克力,我才動筆寫下了當時真是複雜心情。
是降子的,我同事早在我要去美國之前就已經告訴我,希望我幫他買Godiva,他說美國賣的特便宜,交待我去買個500片72%的,另外一位同事,還因為Godiva幫我頸部按摩了好幾次,因此,我這趟的旅遊行,幫他們買到Godiva勢在必得,好像是旅程當中很重要的任務一樣,因此,不論接下來的行程如何出乎人意料之外,我還是得幫他帶回台灣。
當媽隨時提醒著自己..
他們是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但不是出自於你
雖然他們和你在一起,但他們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她們的身體居住在你的屋子裡,但是他們的靈魂卻不是...
form紀柏倫(Kahlil Gilbran)
- Nov 26 Sun 2006 09:43
[遊記] 沒寄出去的明信片與Godiva
- Nov 24 Fri 2006 09:42
[朋友] 賴大粒生日快樂!
TO 遠在米國的賴大粒~
你的留學日子也即將告一段落,趕緊把論文寫完滾回台灣來吧!每次聽你說多麼的想念台灣的美食、宵夜、雞排、鹹酥雞,就知道你開始想家了。一個人在異地的生活總是過得特別辛苦,不過也為你留下了不少珍貴的回憶吧!就例如,她。
- Nov 24 Fri 2006 09:41
[遊記] Super8=超‧級八
- Nov 23 Thu 2006 09:41
[時事] 為邵曉玲祈福,但請媒體適可而止
從上週六晚上開始,全台灣的人應該都知道胡自強輔選後翻了車,邵曉玲重傷,接著一連串的悲劇發生,截肢、割除脾臟、昏迷指數3等等,看著胡自強在記者會當中哭著說『請救救我太太』,我不禁也紅了眼眶。我心疼他們倆夫妻是這麼般如漆似膠,但是胡自強現在必須面對這種有如生離死別的痛苦,看到心愛的另一半的身體受到煎熬,那種痛苦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我誠心的為他們祝福,這項重大車禍事件,的確是國人所關心的,但是,媒體是否可以適可而止,給邵曉玲一點點的尊嚴,不要再過度放大她的新聞了。
我從新聞當中,不僅知道了邵曉玲的車禍過程,還知道他們兩個怎麼相識、相戀,他以前拍過什麼戲,他小時候的畢業紀念冊,許多節目也開始把他們倆夫妻上節目的影片重新播放,記者們盡講著一些似乎在緬懷邵曉玲的言語。我心想,人家都還沒被宣告死亡,怎麼這群記者媒體像是在回顧她的一生般,真的有需要這樣子炒新聞嗎?重點是,有需要每天都播放著重複的內容,重複的影片,重複著當天失事時邵曉玲被送進急診室的那一幕,重複著胡自強聲淚俱下地說『請救救我太太』。
- Nov 22 Wed 2006 13:52
[推薦] 免費100MB網路空間-Yousendit
- Nov 22 Wed 2006 09:40
[宜蘭] 龜山島之旅
- Nov 20 Mon 2006 13:50
[新聞] 3歲至60歲 看感冒 拿藥得自費
唉,我一年也頂多感冒兩次。
這種小病不補助,非得我生大病才要補助,
那我付健保費不知道在付些什麼?
突然覺得,健保局跟中油蠻像的。
動不動就是壓榨這些我們這些死老百姓…
台灣人一年看八千多萬次感冒,花費健保二百億元。考量財務壓力與醫療資源合理分配,衛生署研擬限縮門診感冒藥給付;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及三歲以下的小孩維持給付,一般人到門診看感冒領藥改為自費。估算每人將多支出約一百元,一年節省健保約七十億元。
衛生署副署長陳時中表示,單純的感冒「可自癒」,多休息就會好,嚴格來說不需要醫也會好,醫療體系對「小病」應是「診斷」,而不是「醫療」。
- Nov 20 Mon 2006 13:50
[生活] 感冒懶散中…
- Nov 17 Fri 2006 13:49
[好康] 聲寶福利品冬季特賣會 首波溫暖大放送
- Nov 17 Fri 2006 13:45
[過去] 我與"諮商"的因緣際會
敝公司有一項員工福利叫做『員工諮商』,公司內有專業的心理、諮商相關人員,只要在Protal內預約,你就可以在上班時間,或者下班時間跟他們去公司對面的古早傳說吃飯喝下午茶。昨日同事提及這件事情,我內心突然提起想要去諮商一下的念頭,不過我說,這項福利比較適合於月底快沒錢的時候去參加,因為一則可以在上班時間鬼混,一則又可以免費A到一頓,和樂而不為。這雖然是玩笑話,不過老實講,我現在工作上遇到的瓶頸,真的很需要有人來跟我聊聊。該找誰呢?
而這件事情,也讓我想起來,我大學時代曾經跟『諮商』這件事情有兩次交集,其一,我是被輔導的個案,其二,我是輔導學生的諮商者。為了回顧過去的這兩次事件,因此寫下這篇文章。先談我大二那次被輔導的經驗。
我大學時輔修心理、再加上服務性社團的經驗,對於輔導的概念有相當程度的瞭解,在我大二時因為失戀孤苦無依的時候,我直覺想到求救於學校的輔導室。我不知道當時我怎麼會有勇氣,到了輔導室,提出了我的需求,確定了時間以及諮商老師,接著開始了一個學期的諮商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