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一早在台北火車站轉捷運,擁擠的人潮當中,我聽到一陣孩子哭鬧的聲音,尖銳到蓋過了人群的腳步聲、還有捷運的警鈴聲,不禁讓我的目光集中於這對母子身上。這孩子看起來四五歲大。

母親微胖,穿著藍白夾腳拖鞋,T-shirt,以嚴肅、甚至有點厭惡的表情,看待他的孩子無理取鬧的行為。雖然我不清楚原因為何。進了車廂後,他們沒有坐到位置,孩子鬧著要『睡睡』,於是哭鬧著、大辣辣地躺在捷運車廂上,扭動著自己的身體,有時候甚至會大聲的狂叫,這是博取同情吧!?而他母親冷不防地站在一旁,看著,並任由他為捷運擦地板。有人好心讓位,媽媽冷淡的說,他坐不住。孩子只要一站起來接近車廂門口,母親用力的抓他一把,斥責他不要靠近門口,孩子大叫示威抗議。這是關心的行為吧!?只是不帶一點關心的情感罷了。

終於,他們在台電大樓站下車了,車廂內還來了難得的安靜。而鬧劇又在車廂外發生,我又看到,一個大吵大鬧的孩子,還有一個漠不關心的母親,互相拉扯著。

我只是旁觀者,我當然用世俗的眼光及規範,來看待這媽媽冷漠、放任孩子的行為,這是一個不及格的媽媽。我覺得可悲的是,他的孩子,將來也可會成為一個不及格的爸爸,甚至是具有不健康的偏差心理。在這個孩子身上,我看到了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一旦不依照人意,他哭鬧、打人、放縱自己,而母親解決他問題的方式也是『暴力』一途,他拉扯、斥責、冷漠,以為如此就能阻嚇孩子的不正當行為。你可知道,你的孩子正是你的縮影,未來的他就可能會是現在的你呀!

我心疼這個孩子,也可憐這個母親,因為這個媽媽,可能含辛茹苦的將孩子養大,但卻沒將孩子教好。這對他而言,也會是一種遺憾吧!

『教育』是一門深奧的學問,很多媽媽以『直覺』教育孩子,以過去的成長經驗教導下一代,這個時候,若沒有加入新的知識以及刺激,一眛地將『過去』帶到『現在』,我們究竟是保留了好的還是壞的部分?或許連自己也不自知。我們都認可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為何,那些媽媽不能夠自我成長,去認真的學習如何擔任『教育者』的重要性,卻是永遠活在自己的世界當中,認為自己是對的呢?

延伸閱讀:

  • 艾里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
    四歲到六歲。這個階段中,兒童的活動更加精細,靈活,語言更加簡練,更富於想象。這些能力的發展使兒童更能自主性地思維,行為,幻想和對未來提出計划。這階段的孩子對性別差異有很大的好奇心。他們有旺盛的精力,有很大的求知欲。這時候的兒童自我意識越來越強,他們進一步思考他們可能,應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他們有了更多的社會意識,他們探索什麼是允許的,什麼是不允許的。這階段父母應該尊重和培養兒童的主動行為和想象,這階段充分發的兒童主動性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如果父母經常否定兒童的主動行為和想象,他們離開這個階段時將缺乏主動性,他們經常有犯罪感,保守,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對自己的信任。 這階段充分發展的兒童,就會獲得“目的”品質。艾里克森把目的品質定義為:一種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目標的勇氣,這種勇氣不為幼兒期現象的打擊,犯罪感和懲罰的恐懼所阻止。 <Mor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派翠西亞 的頭像
    派翠西亞

    擁抱幸福

    派翠西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