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重不重要?健康「當然」很重要。隨著健康意識不斷地提升,預防醫學的重要性已漸然高過治療醫學,「預防勝於治療」的觀念也漸漸由口號轉變成實際的行動,「健康食品」的角色也隨著這股預防醫學的風潮而漸被重視。然而,在全球醫藥界正苦於東尋西找各個慢性病的源頭之際,自由基的發現也似乎將這些問號給整合了。於是自由基的剋星-抗氧化劑的研究自然成了全球醫療保健醫學界爭相研究的目標。

一般來說,標榜抗氧化的產品可分為直接提供電子以消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劑,如維生素C、E等,及兼具提高人體產生抗氧化酵素(SOD,過氧化氫酵素等)能力、俗稱SOD-like的成分,如某些生物黃酮素等。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般人最熟悉的維生素C、 E及β-胡蘿蔔素,這可說是最普遍且價格最低廉的抗氧化物。 

◎維生素C

維生素C除了是很好的抗氧化成分外,本身也是人體結締組織形成的主成分,因此,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治療及皮膚健康的維持也同樣扮演極重要的角色。不過,過量的維生素C卻也可能使人體因習慣高劑量的維生素C,在一旦不再繼續攝取這麼高劑量的維生素C時,即便你每日所攝取的維生素C仍能達到RDNA的每日營養素建議攝取量,身體仍可能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症狀,如牙齦易出血等,其實並非是身體真的缺C,只是一種生理短暫適應不良,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假性缺乏症」。

另外,近年更有生化學家發現,每日攝取超過五○○毫克的維生素C,可能反而使細胞抵抗自由基的能力適得其反,因此,單以發揮抗氧化能力最佳狀況的維生素C劑量,應介於三○○至五○○毫克之間。 

◎維生素E

維生素E是另一個屬脂溶性的抗氧化劑,它的功能除了抗氧化外,還具有維持細胞膜健康及使生殖荷爾蒙正常化的功能,所以又稱為生育醇。維生素E雖是脂溶性維生素,但它不如其他脂溶性維生素A、D般那麼容易因過量而中毒。據臨床試驗顯示,即使每天服用八○○IU(IU=國際單位),長時間下來也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

有趣的是維生素C與維生素E之間互有保護作用,因此一起使用時具有抗氧化效果加成的作用。而這種抗氧化劑之間的交互加成作用,其實也發生在其它種類的抗氧化劑之間,因此,複方抗氧化產品必定是較單方抗氧化物效果為佳,而且這樣的加成作用往往是很具經濟效益。

舉例來說,如果維生素C六○毫克及維生素E十二IU的抗氧化作用各為一,六○毫克的維生素C與十二IU的維生素E同時服用時效果,必定大於二,且甚至可能是三或四。因此,複方的抗氧化產品可在每一成分劑量都不高的情況下,發揮比高劑量單方產品更好的抗氧化作用。 

◎β-胡蘿蔔素

維生素抗氧化劑的另一成員--維生素A的前質β-胡蘿蔔素也一直被認定為具抗氧化力的維生素,然而,近年來對葫蘿蔔素的抗氧化效果可說是褒貶各半,去年國內外針對服用β-胡蘿蔔素對B肝帶原者併發肝癌、抽菸者罹患肺癌及冠心病死亡率,似乎都有升高趨勢的研究報告(GS Omenn, Chemo prevention of lung cancer: the rise and dimise of beta-carotene; Annu Rev Public Health, 190:73-99 1998)。不過,還是有許多生化學者的研究支持β-胡蘿蔔素確實能降低癌症罹患率,特別是乳癌(MP Longnecker et. Al., 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 6(11): 887-92 1997 Nov)。 

◎茄紅素(lycopene)相關文章

其實另一群與β-胡蘿蔔素相似的「類葫蘿蔔素」群,反倒是目前較被肯定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而這群產品中又以生化界目前較積極研究的茄紅素(lycopene)是最具代表性的。Lycopene主要存在番茄及番茄的加工製品中,比較特別的是,lycopene是一種熱穩定的抗氧化成分,又因其為脂溶性,在與脂肪共服的情況下,人體的吸收利用效果比較好。

雖然生機飲食在當今文明病充斥的社會中一直被重視及推廣,然而並非所有蔬果生食一定比較好,許多科學實驗就發現,服用加工及煮熟的番茄,是人體較易吸收lycopene的途徑(JH Weisburger, Proc Soc Exp Biol Med 1998 Jun; 218 (2):140-3)。

Lycopene的抗氧化作用,除了可以阻止體內脂質的過氧化作用所引發的冠心病,以及阻止細胞不因自由基作用產生變性外,抑制癌細胞的生長及擴散更是Lycopene的另一個抗癌機轉(H Sies; Stahl W, Lycopene: Antioxidant and biological effect and its bioavailability in the hu man , Proc Soc Exp Biol Med 218(2):121-4 1998 Jun)。

◎抗氧化植化物(phytochemical)

最近的一項醫學報導發現,平日以蔬果五穀雜糧及核果為主要脂質來源的飲食方法,其體內對抗自由基及預防冠心病和其它慢性文明病的能力,似乎比單靠攝食維生素補充劑來達到抗氧化目的的效果更好。其實,這樣的實驗結果並不令學界意外,因為愈來愈多的生化學家發現,許多天然植物中存在的抗氧化植化物(phyto chemical),如黃酮素、類黃酮素、有機酸等的抗氧化能力,往往可能都比一般人較熟悉的維生素C、E強數倍到數十倍。

針對紫外線所引發的自由基對皮膚的破壞作用,一位加州州立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生化博士Dr. Shibamoto,以存在大麥苗中的生物黃酮素「2-0-GIV」與維生素E,對紫外線所產生的抗氧化作用作比較,2-0-GIV的作用竟是維生素E的五百倍之多。 

◎花青素(OPC)

另外,存在葡萄籽中的黃酮素-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又稱OPC)之抗氧化作用,更是維生素C、E的數倍到數十倍

一項分別以維生素C、維生素E琥珀酸鹽、β-葫蘿蔔素及OPC,針對一種化學物質(12-0-tet radecanoyl phorbol-13-acetate又稱TPA)引發的細胞脂質過氧化及DNA破碎突變,在肝腦細胞所產生保護作用的評估實驗,結果OPC對組織細胞的保護作用平均由四十七%到七十%,維生素C則介於十%至十八%,維生素E琥珀酸塭則為三十%至四十七%,至於β-葫蘿蔔素則為十一%至十九%(TA Macrides et. Al., Biochem Mol Biol Int, 42(6): 1249-60 1997 Sep)。 

◎松樹皮萃取物--Pycnogenol

另一個與OPC化學性質頗為相似的松樹皮萃取物--Pycnogenol,主要是由多酚類的生物黃酮素及少量的有機酸所組成的複方成分。Pycnogenol被認為是對付內皮細胞殺手一氧化氮(NO)的終結者

NO是一種平滑肌及血管鬆弛劑,也是一種具有殺微生物能力的自由基,過多的NO會使血管內皮細胞產生過氧化作用,促進LDL與泡沫巨噬細胞的作用,進而提高動脈硬化及梗塞的機率。然而,NO的生理作用就如同「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NO的平滑肌鬆弛作用卻可緩解急性心狡痛及降低血壓的作用。到底NO是好是壞呢?事實上,NO在體內濃度的平衡是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的。

Pycnogenol是一種熱穩定的抗氧化黃酮素,而它的抗氧化作用是屬於SOD-like(解釋)的,消除自由基的作用比前陣子所流行的銀杏萃取物EGb761還強,但卻比綠茶中的兒茶酚略遜一籌,不過兒茶酚在加溫後的效果則大不如Pycnogenol(Y. Noda et. Al, Biochem Mol Biol Int, 42(1): 35-44 1997 Jun)。

◎綠茶

提到綠茶就不免聯想到日本人,日本人的長壽,專家相信,飲食模式是他們能長壽的理由,魚、納豆、綠茶可能是他們長壽的三大主因。在針對一三七一位年過四十歲的日本男性所作的「喝綠茶習慣與心血管疾病及肝機能之關係的調查」發現,長期飲用綠茶可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及LDL的濃度,而HDL濃度則提升了;在肝功能方面,有飲用綠茶習慣的人之肝指數SGOT及SGPT都比較低,這也似乎透露出綠茶對心血管及肝臟功能方面都具有保護作用(K Imai, et al., BMJ, 310 (6981): 693-6 1995 Mar 18)。

雖然飲用綠茶有益健康,但是綠茶中的咖啡因卻是許多想以飲用綠茶來養生的人駐足難前。學者甚至認為咖啡因可能會影響荷爾蒙的作用,提高女性罹患乳癌的比率。不過在一項針對長期飲用綠茶的日本女性所作的臨床調查發現,長期飲用含咖啡因綠茶的日本女性,其乳癌的罹患率不但沒有增加,卻反而下降(C Nagata, et. Al., Nutr Cancer, 30(1): 21-4 1998)綠茶對人體的生理作用,除了具抗氧化外,並具有抑制體內細菌滋長的作用。以兩年前肆虐日本的大腸菌O-157為例,在以老鼠為對象的實驗中發現,服用綠茶萃取物的老鼠,並不會有任何臨床症狀及死亡的案例發生(E Isogai et al., Microbiol Immunol, 42(2): 125-8 1998)。

血管擴張作用是兒茶酚的另一項生理作用,不過由於咖啡因擁有血管收縮作用,因此,想以飲茶來達到降壓作用可能是不會有作用的。 

◎綠花椰菜

有抗癌蔬菜之王之稱,同時也被美國防癌學會拿來作為抗癌食物標的的綠花椰菜,則是另一群富含抗氧化抗癌成分的十字花科植物的代表。十字花科植物除了綠花椰菜外,還包括了白菜花、高麗菜、青江菜等,十字花科蔬菜的最大特徵是,一煮熟就會有一股刺鼻的怪味道,這主要是因為其中的一種含硫化合物(Sulforaphane異硫氰酸鹽)所產生的味道。

綠花椰菜(Broccoli)除了具有抗氧化作用外,所含的類硫氰酸鹽(isothiocyanates)在體內更具有促進抗癌毒酵素(Carcinogen-detoxifying enzymes-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GST)等分泌的作用(H.J. Lin, et. Al.,Cancer-Epiderniol Biomarkers Prev 1998 Aug; 7(8): 647-52)。

十字花科中的類硫氰酸鹽之抗癌成分是屬於熱穩定的成分,即使熱食這些蔬菜仍具抗癌作用。

其實,自然界所有的新鮮蔬果多多少少都含有一些有益人體的抗氧化及防癌成分。而且,這些成分多半也不會因為短時間的烹煮而被破壞,因此,無論生食、熟食,蔬果仍是促進人類健康最佳的食物。不過,某些植物中所含的抗氧化成分濃度偏高,如前面提及的十字花科蔬菜、番茄、黃豆等,如果無法天天攝取足量的這類食物,加上本身又多外食時,不妨可以補充一些坊間品質較好的複方抗氧化產品。

◎類黃酮素

另外,多喝豆漿、多吃豆腐(傳統豆腐)應該都不會太難做到。黃豆中含有豐富的類黃酮素,是很好的抗氧化成分,不過患有痛風或尿酸較高的朋友則不適合多飲用豆漿,巧合的是痛風患者九○%以上為男性,而存在黃豆當中的另一有益女性健康的phytoestrogen(植物女性荷爾蒙)可以緩解更年期的症候群,對於因為女性荷爾蒙分泌日減所造成的骨質疏鬆,更有防治作用,因此可說是中年女性的至佳保養聖品。

(本文摘自常春月刊88年1月 P186-189 - 作者:陳思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派翠西亞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